雷火灸
灸的歷史:
?《扁鵲心書》:“保命之法,灼艾第一,丹藥第二,附子第三。”
?《黃帝內經》:“針所不為,灸之所宜?!?/span>
?《醫(yī)學入門》亦說:“藥之不及,針之不到,必須灸之?!?
雷火灸的概念:
雷火灸以經絡學說為原理,在古代“雷火神針”實按灸的基礎上,改變其用法與配方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而成的治療法。灸療利用藥物燃燒時的熱量,通過懸灸的方法刺激相關穴位,其熱效應激發(fā)經氣,使局部皮膚機理開放,藥物透達相應穴位內,起到疏經活絡、 活血利竅、改善周圍組織血液循環(huán)的作用。
其燃燒時的物理因子和藥化因子,與腧穴的特殊作用、經絡的特殊途徑相結合,產生的一種“綜合效應”。
雷火灸的中醫(yī)機理:
?溫陽散寒?陽氣者,若天與日,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?陽氣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藥?80%的現(xiàn)代人都陽氣不足?溫通經絡?經脈不通百病始生?調和氣血?氣血足,則百病不生?扶正祛邪?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
雷火灸的適應癥:
心血管疾病:中風后遺癥、竇性心律不齊、冠心病、高血壓、病毒性心肌炎、血栓閉塞性脈管炎、短暫性腦缺血發(fā)作、心血管神經癥
痛癥:損傷、風濕、頸肩腰腿痛、骨質增生、網球肘,胸腹脹滿,中風偏癱等癥引起的疼痛或不便。
鼻炎:急性鼻炎、急慢性鼻竇炎、萎縮性鼻炎,過敏性鼻炎,肥大性鼻炎。
近視:近視、遠視、斜視、青光眼、慢性角膜炎、散光、弱視、白內障、沙眼、視神經萎縮等。
耳鳴、耳聾:中耳炎、突發(fā)性耳鳴、老年性耳鳴、耳聾等。
減肥:腹部肥胖,大小腿肥胖,全身肥胖,胸腹脹滿,慢性胃腸病,
婦科?。?/span>痛經,輸卵管堵塞,子宮肌瘤,卵巢囊腫,慢性盆腔炎,月經不調,不孕癥等。
雷火灸的注意事項:
1.用灸時,火頭應與皮膚保持用灸距離,切忌火頭接觸皮膚,以免燙傷;
2.治療中,應保持紅火,隨時注意患者表情,以患者能忍受適宜為度,以避免灼傷;
3.點穴時,若配合按摩手法(以拇指或食指指腹輕柔穴位),療效更佳;4.治療后,請勿即刻沖洗,否則影響療效。
常見問題的處理:
艾灸的“上火”反應:
1、多喝開水
2、減少灸量
灸瘡的出現(xiàn)與處理:
1、小水皰,只要注意不擦破,可任其自然吸收
2、較大的灸瘡,可用消毒針頭刺破,放出液體,或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液體,再涂抹燙傷膏即可。